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服务 > 金融研究

金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不急转弯”

发布时间:2021-03-30 08:33来源: 金融时报

扶上马,再送一程。上周,小微企业主们翘首以盼的政策“大礼包”如约而至。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今年年底。同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出,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本应于3月末到期的两项政策再次延期,表明了自去年起实施支持小微企业的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在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保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人民银行等部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小微企业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上述政策共惠及了3200多万户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两项政策再次延期,也体现了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要求。小微企业身处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实现生产经营稳定恢复的目标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还需要金融机构再帮一把、再送一程。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助于稳定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成果。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好转,这一点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透露的信息可见一斑。会议对国内经济的表述,从去年四季度的“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变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对国外经济的表述,由“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变为“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但与此同时,上周召开的多个重要会议均强调,经济恢复进程仍不平衡,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正因如此,对于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低的小微企业而言,金融政策和措施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以稳定小微企业的预期和信心,进而发挥小微企业对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

支持小微企业的好政策环环相扣,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引水渠”,把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层层落实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明确调整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信贷投放要把握“稳”“进”“改”的原则。其中,“稳”就包含了仍然要保持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继续“量增、价降、面扩”。推动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实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从眼下来看,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要坚持“稳”,也要注意根据小微企业经营恢复情况、发展前景等指标逐户定策,使资金精准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事实上,国常会在确定两项政策延期的同时,还再次明确了“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相关专家认为,一方面,对生产经营活动已恢复正常、经营前景看好,但暂时面临资金周转问题的企业,银行要尽快与其协商以确定延期方式和续贷额度,确保这些小微企业实现稳健经营;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经济总体稳中向好,对于部分不符合政策支持的、经营风险或将有所上升的企业,银行也要尽快识别,加速出清。

而从长远来看,真正激发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仅靠阶段性政策“救急”是不够的。今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就曾表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是一个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过程。

结合小微企业信贷的实际难题,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要共同发力,建立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整合跨领域、跨部门、跨机构的涉企信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平台,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在监管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金融机构的考核评价、尽职免责制度,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提升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让金融活水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向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