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服务 > 金融研究

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02 08:51来源: 金融时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格局和形势变化影响深远,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家经济运行和银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应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本文基于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强化担当,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速落实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根据实际细化信贷区域、行业、产品及匹配政策。银行应加力支持六大重点领域:一是已经重点支持的防疫抗疫重点项目、人行白名单企业;二是跟紧政府补公共卫生短板、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机遇,布局医疗卫生、人工智能、健康养老、体育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尤其是新基建领域;四是制造业;五是重要园区,尤其是国家级和省属园区;六是“三农”领域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精准滴灌受疫情冲击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两大薄弱环节。

(二)加大金融供给助力消费回升和模式升级。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恢复,消费复苏并在模式上转型升级。银行应重点跟进国内市场需求的释放,提升金融供给质量,把握消费新趋势,跟进餐饮、娱乐、批发零售、旅游等传统领域消费以及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消费热点,打造消费信贷新的增长极。

(三)加强对外经贸的创新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支持对外经贸合作。银行应充分研判对外经贸的形势,全面评估涉外企业的风险,关注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影响,了解企业生产复工与经营状况,分析潜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助力外贸企业保客户、保渠道、保市场,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今年国家“三大任务”都与乡村振兴休戚相关,推进乡村金融尤为重要。一是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各类主体的科技与数据平台,打造覆盖乡村政府、企业、个人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金融产品全面赋能乡村发展,创新推出适应农村的产品,如理财投资、农村版手机银行等以及裕农快贷、业主贷等信贷产品,解决农村金融产品单一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三是金融生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服务、管理、风控、运维、激励等完整体系,并叠加产品、场景、平台,形成“三端”一体化经营格局,打造乡村金融完整生态。

严防死守,强化合规与风控

(一)切实防范疫情带来的风险。一是找准风险点,关注实体经济杠杆率、三大失衡问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小微企业还款能力显著下降、大中型企业和公有经济客户风险暴露增加等问题。并预判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找出具体风险点。二是强化资产质量管理。加快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加大处置力度,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充分用好疫情应对政策,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三是强化结构调整。发展普惠金融、住房租赁、绿色信贷,关注信息通信、高端制造、传统产业升级、新型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制造业、中型客户的支持。通过调整结构,从战略高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统筹平衡发展与合规风控的关系。一方面,强化风险合规管理。一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数字思维、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共享思维和共治思维,重点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智能风控体系;二是强化制度执行。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的制度建设、问题整改和行为管理,增强制度执行力;三是强化风险合规的精细管理。加强经济资本、信贷流程、不良处置、授信审批、合规工作、授权工作等精细管理。四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另一方面,平衡发展与风控的关系。发展与风控两手抓两手硬,形成制衡。以风险防控能力为边界,全面控制新发贷款的风险。并通过提升效率、精简流程、创新风险防控方式等,守住红线和底线。

加强治理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一)完善制度建设,打造内生发展优势。一是总结分析抗疫大考中危机意识、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梳理、完善制度建设;二是推动组织敏捷化、管理柔性化、架构矩阵化,形成适配新金融的内部治理和人力资本新体制;三是增强治理能力,重点增强高层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优化网点治理能力,提升干部员工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二)增进治理效能,提升“三个能力”。一是统筹推进,增强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当前重点是统筹考虑金融业务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国家政策、总行部署穿透落地、精准滴灌;二是守牢底线,进一步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重点防控疫情带来的风险。三是开放合作,进一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三)聚力新金融,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注疫情后续影响,为社会治理贡献智慧。一是纵深推进三大战略,金融科技广泛应用在社会服务、客户服务、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等领域,重点打造服务社会治理的开放平台;住房租赁赋能与住房相关领域;普惠金融扩量、降本、提质,普惠大众。二是丰富劳动者港湾内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社区治理的新趋势、新要求。三是加强建行大学分校建设。开放整合建行内部和合作高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产学研融合的新模式。

推进数字化经营,提升经营能力

(一)加强认识,提升数字化体验。数字化经营要从理性认识转到全面参与。一是从获客、营销、产品、风控、运营、交叉销售全链条对银行业务进行整体改造和重塑,零售业务抓“场景化”,公司业务抓“专业化”;二是加速推进智能服务、线上服务,推进更多“云工作室”等数字化工具在基层一线落地,推进手机银行等重点产品,加强线上商户维护,以客户极致体验为终极目标。

(二)统筹渠道,推进数字化营销。一是统筹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实现客户信息全渠道采集和共享;二是建立客户模型库、产品库、权益库、活动库,通过客户行为轨迹,精准投放营销信息,产生最优营销要素组合,实现营销线索的全触点转介和多波段营销。

(三)优化流程,实现数字化赋能。一是通过数字化赋能、加快线上网点建设,实现中后台赋能前台,网点员工专业服务线上赋能客户经理。二是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网点管理机制,加大对网点经营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持;三是前置风险管理等后台功能,推动部分信贷业务全流程线上化。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一)加大资产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抢抓市场增量调整机遇,加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抢抓复工复产契机,大力拓展对公资产业务,做实大普惠生态链,加快个贷投放,拓展信用卡年轻客群等。二是在存量竞争中,提高经营质效,精打细算,注重投入产出效益。

(二)加大业务调整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提升基础设施、住房金融、债券投资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提额,抓住其交叉营销和协同联动业务;二是填平补齐核心负债增长、高成本负债管控等短板;三是有针对性地保持资产负债均衡增长,提升资金组织和资产管理能力,控制高息负债,构建核心低成本资金优势;四是系统性网络化拓存增存,拓展低成本资金,提升负债经营能力等。

(三)加大综合效益的精细化管理。把握量价平衡,提升综合效益。一是提升客户维护能力。客户维护精准触达,运用好“平台搭建、分层维护、综合服务方案”等三大抓手,维护好对公客户。同时,发挥零售业务优势,搭建生态圈,做实全面客户关系。二是提升综合定价能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强定价能力,提高贷款收益水平。

(四)加大管理的精细化挖潜。一是精确配置固定资产,增强固定资产配置的前瞻性和精准性,提高运营效能,将资源投入有效转化为价值创造;二是精细管理经济资本,释放低效资本,支持业务发展;三是精准压降业务费用,增收节支,集中资源办大事。(作者系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