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9-20 16:32 来源: 省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9日上午




∆ 发布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王毅




∆ 发布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周自文




∆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王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安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认识,紧紧围绕制造强国战略部署,聚焦安徽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效,为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是注重健全政策框架

积极加强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把服务制造业发展作为改革转型着力点,先后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38项措施、强化初创期及快速成长期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部署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六大行动”,坚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带动资金向先进制造业集聚。开展科技金融特色机构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事业部)+特色机构+专业团队”专业化组织架构。至8月末,全省已设立总行(公司)级科创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等特色机构70家。


二是注重强化目标导向

聚焦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内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明确制造业信贷年度目标,健全定期分析、评价、通报、调度机制,持续传导压力。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和大型银行“主力军”作用,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项目的中长期金融支持,推动全省制造业贷款、先进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显著增长,逐步实现制造业贷款占比与制造业GDP贡献度基本匹配。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10335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1833亿元,较年初增长近四分之一,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14%。


三是注重优化金融服务

围绕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平台搭建、科创孵化服务、安徽自贸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扩面增效。至8月末,“贷投批量联动”已为全省269家初创期科创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组合资金支持50多亿元。围绕安徽打造十大新兴产业金融要求,推行新兴产业链“主办银行”制度,组织银行机构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新兴产业链作为融资对接的主办行,按照“一幅产业全景图、一张资金需求表、一场专项对接会”的思路,建立“一行一链多企”批量化对接机制,精准契合制造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多元牌照、多种产品优势,联动集团金融资源,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业态”综合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机制作用,构建“政府+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为长鑫存储、维信诺、晶合集成等链属企业提供风险解决方案,累计承保集成电路企业175家,提供风险保障超过3800亿元。


四是注重优化信贷结构

紧盯安徽大力发展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加大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以及重大科研攻关的资金投入,努力在存量贷款中向先进制造业腾挪更多信贷资源,在增量分配中赋予先进制造业更高比重。至8月末,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占比突破20%,新增贷款占比超过30%。紧密结合制造业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生产经营周期,提高贷款匹配度,合理确定融资期限,提高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满足制造业企业长短期结合的融资需求。对进入稳定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探索发放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构建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849亿元,较年初增加1298亿元,同比增长37%。合理提高制造业的信用贷款比例,对于经营正常的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丰富合格抵质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适当倾斜授信额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适当降低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信用贷款3382亿元,较年初增加773亿元,同比增长30%。


五是注重降低融资成本

推动健全制造业贷款利率管理机制,加强利率自律和成本管理,合理控制制造业企业贷款成本。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采取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制定差异化利率定价权限等措施,积极向制造业企业合理让利,减轻融资压力。深入开展不法贷款中介等专项治理,规范融资各环节收费和管理,严禁在制造业企业融资中违规收费,或通过借贷搭售、转嫁成本、存贷挂钩等行为变相抬高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制造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8月累计发放贷款利率3.37%,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此外,我们积极推动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拉长至3年,进一步稳定企业的融资预期,降低频繁倒贷成本和断贷顾虑。引导保险机构完善费率调节机制,降低优质制造业企业保险费率,简化承保手续,提高保险理赔效率。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引导银行业保险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效,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安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发布会实录


安徽日报记者

科技创新是安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请问银行保险机构在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科创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实招硬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王毅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省之要。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近年来,我们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准确把握安徽发展位势的重大转型,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目标,以支持科技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以新兴产业发展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创新发展提供“加速度”。具体工作举措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监管引领。充分发挥银行保险两个体系优势,出台支持科技创新38条举措、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列表式明确具体举措,清单式闭环督促考核,重点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实施监测评价、定期报告、任务清单、通报调度4项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目前,全省科创企业贷款余额5425亿元,较年初增长40%。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切实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全力支持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如,中国银行为建有燃料电池领域唯一院士工作站的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元授信,有效解决了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资金需求较大的难题。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科创企业起步、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情况,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联合打造信用类、弱担保类、权利质押类、风险分担与补偿类等多样化贷款产品134个。目前,辖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等均推出了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产品体系,服务科创企业超过4300家。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随着我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资本偏好、期限要求、风险表现、容忍试错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建设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服务多样等特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有利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通过强化监管引领、“双招双引”带动投入等形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如,中国银行发挥中银集团多元化、全球化优势,创新金融服务,研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维度产品和服务,匹配不同发展阶段需求,该行累计提供股票质押融资、基金份额收益权转让融资、信托贷款融资等共5.1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金融与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发挥金融“乘数”效应,加倍释放安徽在“科技+产业”赛道上的优势潜能,筑牢“制造强省”根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先进制造业集聚。持续推动科创金融服务创新。深入推进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鼓励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打造一批示范机构。大力支持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推动“贷投批量联动”“初创信用贷”“成长接力贷”试点拓面增效。推动开发银行、大型银行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建设。深化金融与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鼓励金融支持新兴产业链发展,完善全产业链融资支持。继续提高“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覆盖面。积极推动科技保险发展,推进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半导体行业危险单位划分试点。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请问在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安徽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周自文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动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一是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指导银行机构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提供并购、重组及技术改造等融资服务,助力传统制造业技改升级。积极支持煤电、煤炭等高碳企业降耗升级、绿色转型和安全保供,防止运动式减碳和信贷“一刀切”。对于能耗、环保、安全、质量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产能,以及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僵尸企业”,有序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如,工商银行围绕工信部工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项目、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等重点项目库展开重点营销,成立工作专班、开通绿色通道、专题研究部署,至8月末,已投放制造业企业技术提升项目支持贷款184亿元。


二是强化高端化发展支持。推动开发银行、大型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有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改造。鼓励积极参与“领军企业”创新联合体和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为试验区内大科学装置、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级科研平台、中试基地以及“科大硅谷”“科创驿站”“中国声谷”等科创载体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紧盯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以及新兴产业中具有牵引性作用的领军企业、关键项目,加大信贷资金有效供给。如,开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研发贷款等特色产品,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建设和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创新联合体科研攻关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超180亿元。


三是聚焦智能化升级需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化金融科技运用,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第三方平台合作,积极对接安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综合运用工商、社保、税务、海关、水电、技术专利、人才引育等信息,优化信用评级模型和风险防控模型。探索推动金融研发中心、科技中心、数据中心、运营平台等金融后台基地向“智慧中台”转型升级。如,徽商银行推出羚羊平台专属线上供应链产品“工业互联贷”,为首批入驻的科大讯飞集团及其链上企业提供授信3亿元。


四是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支持研发推广碳金融产品、碳交易产品等绿色信贷产品,采取绿色项目内部资金成本补贴、经济资本考核减免等举措,加大对制造业领域绿色信贷投放。支持绿色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积极辅导和帮助制造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或项目支持票据。大力支持绿色农业及智能农业管理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如,中国银行对绿色制造业企业给予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投放、优惠利率的“四优政策”保障,成功为淮南矿业集团承销全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15亿元。



安徽之声记者


我们通过调研和银企对接走访了一些制造业企业,了解到不少企业反映的融资堵点,尤其是融资期限错配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请问在破解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题,确保资金直达制造业企业方面有哪些考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 王毅

制造业投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但目前银行贷款结构仍然主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制造业贷款短贷长投、长短资金错配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针对这些融资难点和堵点,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制定专项信贷计划,合理安排贷款期限,探索优化服务方式,增强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一是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指导银行机构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生产经营周期,提高贷款匹配度,合理确定融资期限,提高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满足制造业企业长短期结合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对进入稳定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探索发放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构建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如,建设银行组建专业团队维护重大建设项目库,及时获取项目清单,积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累计为中长期项目清单内客户投放贷款160多亿元,支持项目370个。


二是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指导商业银行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创新“中期贷款内嵌年审制”“中期授信内嵌预审制”和“循环式中期流贷”三种模式,也即是我们常说的“两内嵌、一循环”模式,主动适配企业生产周期和差异化资金需求,稳定中小制造业企业融资预期,增强纾困发展信心。目前,全省中期流贷余额3900多亿元,较年初增长超三成,提前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占比较年初提升超5个百分点。


三是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针对制造业投入产出周期长、转型升级跨度时间长等特点,进一步丰富制造业企业融资方式,构建信贷、债券、票据、投资、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涵盖银行、投行、产投、证券、保险、政府等各类主体的金融生态圈。如,进出口银行设立300亿元专项资金,助力安徽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设立30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安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广发银行总行为奇瑞集团授信83亿元,为其提供低成本稳定资金支持。



人民网记者


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常丰富,请问如何确保制造业企业能够了解这些政策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二级巡视员 周自文

任何一项政策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惠及企业,才算是好的政策。从年初开始,我们就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五个一”主题活动。引导各分局、各银行保险机构组织“一贯式”政策宣讲,帮助企业、群众加深对现有信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了解;开展“一批次”精准对接,实现“一次走访、定期跟踪、长期服务”;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探索“全周期、全链条、全业态”制造业金融服务;注重“一揽子”纾困解难,系统研究解决同质同类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一体化”跟踪评估,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动态化”跟踪评估和监管评价机制。其中,“一贯式”政策宣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金融政策“不好找、不好懂、不连续、不灵活、难落实”等问题。


一是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对金融服务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坚持常态化和专题化结合,线上和线下融合,积极通过经营网点、官方网站、手机银行,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皖企通”、新兴媒体等渠道,提高各机构产品政策与客户实际经营状态的匹配度,针对性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如,农业银行组建千支党员先锋队,持续开展“五走进”“千队进万企”集中大走访等活动;省联社围绕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走访,实现了县区、园区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覆盖。


二是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定期开展政策宣传推介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制造业金融服务政策宣传有关活动,及时发布优惠政策、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信息,准确解读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减费让利、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如,民生银行会同奇瑞集团举办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推介特色融资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覆盖人数超过3万人,通过供应链平台为奇瑞集团上游企业提供授信7亿元;交通银行芜湖分行今年以来新发放制造业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53个BP。


三是要求各分局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政策集中宣讲活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统一部署,各分局分管负责同志亲自带领专题调研服务组深入基层开展政策集中宣讲活动,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次,鼓励采取“一对一”面谈、“政银(保)企”座谈等方式,面对面解读政策、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如,淮北分局组建金融服务顾问人才库;淮南分局建立企业服务帮办金融秘书试点;宣城分局开展科技金融特派员“十百千”行动,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金融服务;宿州分局实施制造业金融“主办行”制度,累计对接制造业企业8123户;安庆分局采取“清单管理”+“逐户摸排”+“反馈机制”形式,促成制造业企业信贷投放369亿元;蚌埠分局开展制造业五大产业集群专场对接,银、保、企分别达成融资意向60亿元、保险保障意向94亿元;阜阳分局制作重点园区、项目、企业“三张名单”,将1500余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信息推送至辖内银行机构。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深入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五个一”主题活动为契机,主动加强金融营商环境的宣传推介和金融法规政策的解读引导,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加深对现有信贷保险产品的了解,真正实现“有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和“享政策”有机统一,持续提高各类金融服务政策的覆盖面、参与面、受益面。






丨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