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0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10-11 17:30 来源: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民盟安徽省委:

贵部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出的第0035号提案《关于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提案》,经认真研究办理,结合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等部门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民盟安徽省委对地方金融工作的关心支持。该提案中所提的三类金融涉农业务方面的问题,客观精准、直指痛点,并针对性提出的四个方面建议,分析透彻、措施具体,为我们推动金融更好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年度重点工作,结合提案办理,我局领导先后带队赴省农信社、农行安徽省分行、合肥科农行、兴泰金融等机构调研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和“活体贷”业务,赴天长、界首、巢湖等地调研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工作,赴黄山等地调研党建引领信用村情况,积极参与省农业农村厅高标准农田保险等调研,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广泛收集素材,并在日常工作和谋划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时充分吸纳提案所提建议。

(一)关于“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持续流入”建议吸收落实情况

 一是强化监管引领,释放强烈政策导向信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安徽银保监局按年度制定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县域存贷比提升规划,确立年度涉农贷款考核目标,实施差异化监管考核,要求各银行机构加大乡村振兴相关指标的绩效考核权重,单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计划,并鼓励政策性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不低于75BP的内部转移定价优惠,降低涉农贷款利率。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连续多年将涉农贷款投放情况纳入对各市政府目标考核。二是优化“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参与的涉农担保业务。支持省农担公司与县区政府合作开展产业链生态担保、“劝耕贷”和银担批量等农业融资担保创新业务,坚持“一县一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的创新发展思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截至2月末,全省“劝耕贷”业务累计覆盖4.09万户,提供在保余额159.17亿元。同时,引导省农担公司在普惠型政策性担保费率已降为1%的前提下,将“三农”政策性担保费率降至0.8%。三是拓展抵押业务范围。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抵押物不足等问题,2021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和安徽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实施活体资产抵押贷款业务若干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活体资产抵押业务;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2021年末,全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近8亿元。四是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省农业农村厅与21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了省级金融支农协作联盟。省乡村振兴局同国开行安徽省分行等5家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2022年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1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37个百分点。

(二)关于“探索涉农信息平台数据整合”建议吸收落实情况

 一是构建面向“三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近年来,我省加快省党建引领信用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专题数据库,构建信用数据实时更新、信用主体精准评级、省市县镇村全覆盖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推出银行、保险、担保等纯线上金融产品,依据农户信用等级提供线上授信和放贷等服务。截至2021年末,党建引领信用村服务平台已累计为60.74万户(个)信用主体(包括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468.75亿元,8.82万户(个)信用主体用信111.46亿元,实现“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二是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建设银行构建了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引导各类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入驻,目前已初步上线运行,今年以来通过平台新增授信26.67亿元,新增贷款余额22.8亿元,贷款余额达144.65亿元,为安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种类。安徽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开发的“云缴费”聚合缴费平台,将全省现有的公共缴费服务类别、银行系统整合为一体,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安徽农金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二维码扫码进行缴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截至2022年2月末,全省共签约缴费单位6552户,涵盖党团费、行政缴费、学杂费、物业费、水费、燃气费、有线电视费、通信费等14个缴费种类,接入地方特色公共缴费单位系统43个。四是推动供应链资金畅通。亳州药都农商银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政府”机制,依托亳州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归集的全市83家单位3000多类64.5亿条数据,生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供应链融资平台,并创新研发了“振兴e贷”系列产品。省农担公司与县区政府共同谋划实施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围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一县一业(特)”确定的主导产业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在全省19个县(区)创建了22个产业链,已出台11个产业链方案,共为67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5.69亿元。

(三)关于“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议吸收落实情况

 一是发挥政银担联动效应,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持续经营。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于2020年在全国率先自主实施乡镇级“五位一体”创新试点,发挥“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基金”五方联动效应,打通金融服务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在肥西、濉溪等7个县区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链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链,为重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二是营造农村良好金融发展环境。安徽银保监局鼓励银行机构合理增加与农业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适度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占比,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督促银行机构提高授信管理精细化水平,防范涉农领域信贷风险。加强银法联动、银政联动,建立逃废金融债务核查共享机制,遏制逃废金融债务行为。202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三是保持小额贷款投放力度,有效防范集中到期逾期风险。针对今年即将集中到期的小额信贷,科学合理制定分步回收计划,加强监测调度,建立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控预案,严控小额信贷不良率。加强风险补偿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存、专户管理,规范风险补偿金启动条件和运行办法,避免“一偿了之”。四是加强新型农业经验主体信用体系建设。除了前述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在试点乡镇开展涉农信用主体信用评级,盘活农村“信用资产”,用信用文化引领诚信生产经营。2021年,选点地区累计建档主体171万户(个),评级各类信用主体122.34万户。省农业农村厅在蒙城、阜南等地实施全国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探索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省乡村振兴局加强小额信贷有关金融政策宣传和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守信意识。

(四)关于“依托重点企业形成带动效应”建议吸收落实情况

 一是支持涉农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巩固“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通过产业链金融带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带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生产服务。特别是对脱贫地区,完善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以及脱贫人口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自我发展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自我发展、合伙发展、合作发展、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完善涉农企业与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增加收入。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0亿元,居全国第5。其中,2021年新增49.1亿元,居全国第4。二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安徽银保监局、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印发202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方案的通知》,多措并举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更好发挥农业经营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末,全省普惠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13.80亿元,同比增长19.29%;普惠型家庭农场贷款余额90.96亿元,同比增长30.46%;农业龙头企业贷款余额433.33亿元,同比增长30.84%。三是开展涉农融资担保服务专项行动。省农担公司开展“4433春风行动”,以“担保码”为介,帮助种粮大户及农村产业带头人解决春耕备耕的资金供给问题;开展“信贷直通车”活动,创设“新农直通贷”担保产品,落地担保项目1088个、贷款担保金额5.28亿元;创新推出“农保贷”开展“党建引领•码上办”行动,269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扫码办理,已完成融资授信金额23.33亿元。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等部门,持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宗旨,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支持“三农”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网点和服务,量身定制、精准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度。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破解抵押物增信难题,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以及农机具、大棚设施、活体禽畜、养殖圈舍以及农业商标、保单等依法合规抵押质押融资。

二是做大做强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产业链生态担保和银担批量等农业融资担保业务模式创新,坚持“一县一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的创新发展思路,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融资担保服务,促进银担合作增量扩面。

三是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加大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力度,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完善“基本险+大灾险(补充性商业保险)+商业险”的三级保障模式,综合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森林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商业险农业保险、“防贫保”综合保险,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四是做强涉农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服务平台、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云缴费”聚合缴费平台等平台建设,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开展信用评级工作,加强信用评级结果运用,推动金融机构利用平台提升线上综合性金融服务。

五是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涉农领域信用违约风险。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强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大力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维护农民财产安全。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2年6月7日

解读
文件下载